鰆魚,又稱「馬加」,是一種營養價值高、料理方式多樣的美味魚類。今天帶你認識五種常見的鰆魚:康氏馬加鰆、臺灣馬加鰆、中華馬加鰆、日本馬加鰆和棘鰆,還有各種美味的料理靈感!
一、康氏馬加鰆:澎湖冬春限定的高價美魚
- 辨識特徵:身體有像斑馬一樣的黑色波浪紋,側線在第二背鰭後方急劇下彎。
- 分布範圍:澎湖的冬春季是康氏馬加鰆最肥美的時候,價格也隨之飆升。
- 料理推薦:適合煎、煮味噌湯或加工成魚羹,是宴客桌上的常見佳餚。
二、臺灣馬加鰆:珍貴的「白金」魚王
- 辨識特徵:身體有三排圓形斑點,側線沒有明顯轉折。被澎湖漁民暱稱為「白金」。
- 分布範圍:由於捕獲量銳減,價格逐年攀升,冬季每公斤甚至高達5000元!
- 料理推薦:煎食或煮湯皆宜,鮮嫩的肉質搭配簡單的調味即可讓人回味無窮。
三、中華馬加鰆:鰆魚中的重量級選手
- 辨識特徵:身體散佈不規則大斑點,牙齒銳利且間距較大。胸鰭大又圓,因此被稱為「大耳」,日本甚至有「牛鰆」的暱稱。
- 分布範圍:以重量聞名,動輒56公斤以上,是澎湖冬季的大尾代表。
- 料理推薦:適合煮味噌湯或鹽漬加工,肉質厚實,能滿足大胃口。
四、日本馬加鰆:經典的「馬加」代表
- 辨識特徵:身上有七排以上的縱向斑點,頭部較短,是日本料理中常見的鰆魚。
- 分布範圍:廣泛分布於日本沿岸,在日本捕撈量穩定,全年可見。
- 料理推薦:刺身、炙燒、西京燒或干物,無論哪種料理方式都能帶出清甜的味道。
五、棘鰆:容易與康氏馬加鰆混淆的「假𩵚魠」
- 辨識特徵:黑色橫帶類似康氏馬加鰆,但頭部比例較長,俗諺「石喬假𩵚魠」即來源於此。
- 分布範圍:常見於近海暖水區域,行動敏捷,常被用作低價的𩵚魠替代品。
- 料理推薦:適合煎、燒或煮湯,料理方式與康氏馬加鰆相似。
馬加的料理靈感
鰆魚肉質鮮嫩,刺身、煮湯、燒烤皆能帶出原汁原味。無論是家常簡單料理,還是高端餐廳的創意菜,都少不了它的身影。
結語
五種馬加各有千秋,無論是康氏馬加鰆的高價地位,還是臺灣馬加鰆的珍稀魅力,都讓人難以抗拒這來自海洋的美味。